融入大武汉,永葆“红安红

新闻中心

现场教学点:董必武故居
来源: | 作者:trading-100 | 发布时间: 2022-01-08 | 131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董必武1886年出生于黄安(今红安)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,他父亲和四叔在科举时都中过秀才,全家大小30余口生计,全靠大伯、二伯做点小生意和父亲及四叔私塾的收入来维持,“学而优则仕”,董必武出生后,家里给他取名贤琮,希望他子承父业,有朝一日能飞黄腾达改变家族窘迫的现状,董贤琮18岁那年绑架了清政府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(1903年),这时发生了一件事,彻底改变了董贤琮的人生,当时,在黄州府考试时,结交了一们名叫汉莞的考生,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汉莞家中清贫,考试那天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,卫兵见他的寒酸样,寻他强行搜身、百般侮辱,汉莞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热血青年,他当即与卫兵理论,但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,卫兵竟然当场将汉莞活活打死。官府的草菅人命激起了董贤琮的正义之火,他当即号召了几百名学生,包围了考场,与监考官居理论,不解决汉莞的问题就罢考,一边三天,考场的大门被考生和前来援助的黄州市民封锁,连知府和提学使也被围困在考院,但最终这场风波被省抚台派兵镇压了,董贤琮和其它考生不得不屈服参加考试,在这次的科举中,他中了秀才。

同年秋天,他到武汉创办新学求学,新学分文、武两所学校,按照父辈的意愿,他应报考文普中学,但想到在黄州血腥的一幕,他毅然报考了武普中学,并在填写自己姓名时,将“贤琮”改为“必武”,从此,董必武这个名字一直伴随他走完整个人生历程。

1914年,在朋友的资助下,他东渡到了日本,考入了东京日本大学学习法律,在日本他拜会了孙中山先生,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,这为后来制定中国法制奠定了基础。

1920年,他与陈潭秋等几名进步教师,在武汉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,武汉中学在他们的领导和推动下,不仅是湖北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,后来又成为湖北党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,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。

董老不仅是红安党和创始人,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一直担任着国家重要领导职务,1959年四月,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,1972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。

董必武故居位于红安县城关镇民主街。为一栋7间中式平房,坐西向东,面积120平方米。正中一间为小堂屋,上方香台依墙高置,大条桌放于中央,两张圆椅分列两旁,下方存放着董必武母亲用过的纺线车、织布机和灯架。堂屋北面的后半间房,是董必武诞生地,中间原为二伯父董基哲夫妇卧室,后为董必武父母居住。二间房中各摆有一张四柱木质雕花旧式床。卧室前面是厨房,陈列着部分使用过的炊具。堂屋侧面分别是董必武祖父和大伯的卧室。旧居原有房屋三栋,现存建筑为1977年修复。除复原陈列外,旧居内还有二间用于辅助陈列,展出文字和图片。


董必武故居位于城关镇正南街文化馆大院内。整个故居包括院子、走廊、堂屋、卧室、灶房以及陈列室等,显得清幽、古朴、雅静、大方。在青砖院墙的圆门上方,缀有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,镌刻着由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、全国政法委书记任建新题写的“董必武同志故居”七个金色大字。一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,从院墙上伸出手来,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致意。在窄小的院子内铺满了光溜溜的鹅卵石。据说用这种石头地除雨天防滑外,还有另一种作用,就是当城外有敌人来侵犯时,可立即将它挖出送到城墙上作枪弹阻击敌人。所以,在那时的黄安城内家家的院里都铺有这种石头。跨过院门,沿着走廊,来到故居的堂屋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董必武母亲当年用过的纺车,董必武母亲蔡氏,勤劳贤良,操持家务,靠纺露水棉纱赚钱。什么叫露水棉纱?据董必武后来回忆说:“就是当天纺的棉纱,第二天清早就挑到城里去,那些露在外边的棉纱就会沾上露水。”董必武的母亲,一生就靠这纺线织布来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。看着这架纺线车,使我仿佛又看到了一个勤劳贤良的母亲借着淡淡的月光,在嗡嗡地纺线。

在堂屋的右边是一间小卧室,是董必武当年出生的地方,也是1910年董必武与黄俊贞同志结婚的房间。房间内很简朴,只有一张床和两口木箱。在这间卧室,董必武的母亲生下了他们姐弟四个,两个姐姐,一个弟弟——董觉生。

看完了卧室从堂室出来,靠右边是一个灶房。当时董必武家是一个近30人的大家。祖父董其元有子女九人,除长女出嫁外,其余八子均在身边。董必武是三子董基文的长子。这样一个大家庭是田无一亩,地无一升。全家生活主要靠董必武的父亲和四叔怀素教书、大伯和五叔向外借贷认息经营小商,贩卖茶叶、纸、香烛之类的生意维持。二伯早年去逝,六叔、七叔当店员,八叔未成婚早殁。那时,每天吃两顿饭,还要掺杂白菜、萝卜、红苕、野菜等,只有过节的时候,才可以吃一顿象样的干饭。每餐是由奶奶掌勺,每人一勺,当然不足充饥。

靠堂屋左边有两间陈列室,展出了董必武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革命的部分照片和文物。

2013年的故居,是1977年经上级批准修复的,在陈列室内有一个故居全貌的模型。实际的故居,有前后三排。第一排是做生意的,第二排是正堂屋,专门接待外来宾客。当时,董老在这个客厅里接待了许多进步青年。第三排是自家的堂屋和妇女劳动的房间。三排房屋均相连接,形成前后两个院子,一个天井,2013年修复的故居是第三排的房子,是经过大量的调查和考证才修建成的。

热门新闻